(1)配强建好服务队伍。采取“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形式,从县级医院抽调医生配属到乡镇、街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增强团队对老龄、孕产妇及儿童、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依从性。截至目前,全市15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1155支家庭医生服务,有力确保每个村社都有家庭医生团队进入,实现重点人群服务全覆盖。
(2)精准完善服务台账。依托四川省健康云平台、健康档案、长期卧床病人摸底调查、“健康敲门”行动等数据,通过村社网格化管理与电话入户走访相结合,全面完成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工作,确保村社不漏户、户不漏人。根据重点人群基础疾病情况、传染病感染后风险程度、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等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制定“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全市“红色”重点风险等级2.33万人、“黄色”次重点风险等级7.11万人。
(3)开展暖心上门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与辖区新入住居民、重点人群完成签约,及时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将签约服务系统与健康档案、区域诊疗、预约转诊等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向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防疫健康包”28万余份,对“红色”“黄色”重点人群开展每周3次、2次的巡诊服务,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提供健康咨询,做好健康监测,指导规范用药。目前,全市65岁以上老年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