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之乡村振兴
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新村聚居点(资料图)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坚持把乡村和城市作为统一的整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彰显“美丽乡村、幸福农家”广元特色,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发达、美丽乡村宜业宜居、蜀道文化充分彰显、基层治理有力有效、农民生活富裕幸福,让农业成为殷实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好家园。
——摘自市委书记王菲在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奋斗目标
到2022年,工农互促、城乡并进、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把广元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乡村振兴特色典范市;
到2035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市
……
重大举措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被细化落实,赫然记录在册。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彰显“美丽乡村、幸福农家”广元特色?未来,广元乡村值得期待。
明确目标,构建“三农”发展之势
远望山峦碧翠、近观溪水澄澈、胸存乡愁诗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现代乡村新形态,正加快着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进程。广元宝贵的生态优势,展现着“嘉陵润水秀谷、蜀道长廊遗风”的大美画卷,促进着广大市民城乡之间常态化双栖生活方式的日益兴盛。
“每年的芦苇是老城最美的风景。”每次夕阳西下,行走在嘉陵江畔的廊道,驻足诗词大道前,对于老广元人黄大爷来说,品诗词、听声声江流、赏曳曳芦穗,是他印象中最美好的生活。
真正做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不断涌现的新局面。”针对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步思考,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李智表示,我市将坚持“三园联动建基地、延链发展搞加工、创新业态促融合、绿色高端铸品牌”的目标规划,基本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中国优质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
预计,2022年建成50个特色小镇,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5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以内。
找准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如何振兴?
在这个系统工程面前,先需科学制订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振兴措施落地。
我市将坚持把乡村和城市作为统一的整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彰显“美丽乡村、幸福农家”的广元特点,科学编制镇村布局规划,以特色小城镇、重点镇为城乡融合重要载体,以新型社区、重点村为基础支撑,统筹规划特色小城镇、重点镇和普通镇,以及新型社区、重点村和普通村的空间分布、规模等级和功能定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产业融合、城乡一体发展路径,全产业链打造广元最具优势和最具特色的红心猕猴桃、核桃、道地中药材、油橄榄、富硒富锌茶叶、剑门关土鸡、生态肉牛肉羊七大产业。
接下来,我市将全面建立农业绿色生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供给侧需求变化相适应、与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至此,“低碳农业”、“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将被高度重视。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农业生产业态,将构建起我市独特的田园生态系统。
张中菊是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妇女主任,每天,她都会在聚居点转上一圈。“原来,没修园区的时候,到处是土路。”张中菊说,很多自家养的土鸡、土鸭,种的猕猴桃卖不出去。三会园区建好后,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根植传统,弘扬新时代乡风文明
乡村产业活力迸发,乡风文明也将得以全面提升。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厚德行广、坚韧自强、创新开元”广元精神、展现积极健康向上向善时代新风貌的同时,到2022年,农村家庭和睦、生活文明、邻里融洽、社会和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相得益彰的格局基本形成。抓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创建“四好村”,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一抹亮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显著改善公共服务配置、农民收入增长及生活条件,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安居乐业、良序善治、舒心美好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村落、社区,也将成为构建城乡基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话说,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无穷大的,广元市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朱德军就是个典型例子。过去,普子村被评为“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五星级示范村,为了维护这一荣誉,朱德军从远近闻名的“懒汉”加“穷汉”摇身一变,成为乡村道路义务清洁员,还主动清扫学校,帮助乡邻做农活等。如今,他不仅修起了新房,还当上了村组长,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在昭化古城做基层工作的比曲邱明,单纯喜欢古建筑,在那里坚守一年半,他希望有关部门建立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加大对传统村落、古民宅和民族特色村镇等的保护力度。
常年致力于文化传播的广元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除了日常的排练、演出、进修等工作外,也帮助县区剧团求生存、谋发展。“最近我们一直在朝天下基层演出,我认为,县区剧团,特别是私营的(剧团),要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从现实生活中着眼,写出好剧本、练好基本功。”杜青芮表示,乡村的瑰宝有一种就是“非遗”,传承人要依托乡土非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传承传习活动,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深化改革,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
实现农民富裕生活美好,就是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首场硬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步思考中,统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完善社保制度及经办服务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政经分开”“小微权力清单”等多系列举措,为夯实基层党建、有效治理乡村社会提供有力帮助。
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现代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加快构建改革推动、政策支撑、制度保障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我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并行,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造,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新机制,建立“市投县补”激励机制,总结推广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经验和财政资金“五补五改”模式,全面推广“四项基金”,探索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发展基金,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支持扩大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制种保险、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对外开放合作推进机制等具体办法,扩大农业农村对外开放合作,全面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
现场点击
享受成果,为愈加美好的生活点赞
在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原住在雨晴坡二组的沈治翠在聚居点打扫着房屋,她一边忙活着装修自家的新房,一边和记者唠起了家常。
在位于她家两楼一底的小洋房前,记者看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的四室两厅一厨两卫的高配房型,俨然城里的小别墅。“我们村建聚居点,大家可以在一块儿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这是享受国家政策的福。”尝到甜头的她一再为国家的好政策“点赞”,“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不然咱老百姓哪儿来这么多实惠!”同步搬迁,入住聚居点,让沈治翠一家的生活变了样。
在沈治翠整理新房的同一时间,邻村双树村的残疾农民冯明武正筹备建设他的百亩生态有机农场。在被冯明武一手打造的猕猴桃园内,绿油油的猕猴桃树长势良好,一群群豆花鸡或觅食林下花间或拍翅追逐欢叫;不远处的养猪场间,饱食后的一头头猪睡相憨态可掬;山坡田埂边,金黄的磨盘柿仿佛笑意盈盈地招呼着来人……
从1998年开始搞庭院经济,开荒劈地,一直走在发展的最前沿。借助“有心静下来做事”的坚持,一个名副其实的独臂“一把手”,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致富“领头雁”,40多岁的冯明武说,现在是他事业发展的正当时。2015年,他被评为“感动广元十大人物”。
“这里离县城20多公里,现在进城也就半个小时不到。”张中菊坦言,现在很多村民都住进了新家,还可以在房前屋后的猕猴桃园打工挣钱,一年收入不错。
“凭着我们这里的条件,以后节假日来这里的游客肯定多。”张中菊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以后,我们村民自己都可以开办农家乐。”
农村的巨变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要注解,对于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双树村三组村民侯兴双连声感叹说:“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啊!”
(记者 曾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5 www.muncar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蜀ICP备090040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