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新建工程(万源~龙潭)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 现已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请就你关心的环境问题,发表本人的看法,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现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建设项目情况概述
1.项目名称: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新建工程(万源~龙潭)
2.项目拟建地址:广元市利州区
3.项目概况:公路起于城市规划的主干路20号道路三段,向南沿南河支沟延伸,采用隧道形式穿越元山观山脊之后,沿嘉陵江支沟左岸延伸至龙潭乡,与S16龙潭收费站相接,路线全长11.203km。本项目规划为二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为12m。
项目全线无特大桥,设置大中桥2208m/8 座,隧道1285m/1座,涵洞、通道446m/24道。工程总占地面积为48.64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面积33.67hm2,施工临时用地占地面积14.97hm2,占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14.88hm2,林地20.19hm2,草地4.83hm2,水域设施用地3.46 hm2,交通用地4.75hm2,住宅用地0.53hm2。公路全线土石方开挖总量50.38万m3(自然方,下同),其中土石方回填29.20万m3,弃渣21.18万m3,弃方运至渣场进行填埋。项目全线共设置弃渣场3处,共计占地面积4.00hm2;设施工场地2处,共计占地面积2.00hm2;新建施工便道0.12km,占地面积0.06hm2。本项目推荐方案共需拆迁27户约94人,拆迁各类房屋约7970m2;拆迁电力、电讯及管线4900m;拆迁安置工程中产生建筑垃圾约5500m3。本项目总投资4.54亿元,计划2014年初动工, 2016年12月完工,总工期为36个月。
本项目组成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见下表。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组成 |
工程内容及规模 |
主要环境影响 | |
施工期 |
运营期 | ||
路线工程 |
起点位于城市规划的主干路20号道路三段K2+500位置,经李家沟、五道河、范家沟、元山观、庙子湾、叉尖河、马家咀,至于兰海高速公路龙潭立交收费站,路线全长11.203km。 |
占用土地、植被破坏、移民拆迁、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固体废物 |
交通噪声、汽车尾气 |
路基、 路面工程 |
路基工程:采用双向2车道,路基宽度12m。 路面工程:本项目规划为二级公路,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
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 |
影响较小 |
桥梁、隧道及涵洞 |
桥梁工程:全线无特大桥,设置大中桥2208m/8 座。大部分桥梁均为跨越沟谷、斜坡的旱桥,无涉水桥墩,其桥梁标高主要不受洪水位限制,新建大中桥上部结构一般采用25m和40m跨径预应力简支T梁,3跨以上均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均为柱式桥墩冲孔灌注桩基础、桥梁高度超过50m左右采用矩形墩,重力式桥台或肋板式桥台。 隧道工程:沿线有元山观隧道1处,长1285m,左右幅分修,单洞为单向2车道,并设置0.5m侧向宽度及1.0m人行道。 涵洞工程:本项目共设置涵洞446m/24道,以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为主。 |
水土流失、 对河床和水保设施的破坏和施工扬尘 |
影响较小 |
排水工程 |
路基排水结合沿线水系及农灌设施进行设计。 |
占用土地、水土流失、 |
/ |
路线交 叉工程 |
全线共有10处交叉工程,均为平面交叉,均为与乡村公路衔接,一般按加铺转角式考虑。 |
影响交通、对群众出行造成不便 |
运行安全 |
交通工程 |
主要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等。 |
/ |
/ |
临时工程 |
施工便道:项目共设置施工便道12处,总长13.8km,道路宽6.5m,占地面积为0.06hm2,主要采用碎石路面。 拌和站:共设2处,1#拌合站位于AK1+000处,沿公路走向布设,占地约1.10hm2,主要占用林地及草地;2#拌合站位于AK11+000处,占地约0.90hm2,主要占用林地及草地。 预制场:共设2处,1#预制场位于AK1+000处,沿公路走向布设,占地约1.10hm2,主要占用林地及草地;2#预制场位于AK11+000处,占地约0.90hm2,主要占用林地及草地。 施工营地:本项目不新建施工营地,就近租用民房。 渣场:项目共设渣场3处,共计占地4.00hm2,分别位于AK2+500、AK6+000、AK10+000处。本项目共产生弃渣18.61万m3,渣场容量20万m3。 表土临时堆放:共设置表土临时堆场2处,共计占地1hm2,分别位于AK4+700、AK8+100处,本项目剥离表土3.44万m3,以供施工结束后道路绿化和临时工程复耕时使用。 |
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施工扬尘、施工废水 |
/ |
拆迁安 置工程 |
本项目推荐方案共需拆迁27户约94人,拆迁各类房屋约7970m2;拆迁电力电讯、管线4900m。 |
迁移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
/ |
环境保 护工程 |
敏感路段有针对性地采用降噪措施;加强环保交通管理。 |
水土流失 |
对破坏的植被予以补偿 |
5.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为高速路连接线,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其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属允许类建设项目。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广发改交通[2012]22号”文下达了《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新建工程(万源至龙潭)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同意了本项目的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设将解决广元主城区与兰海(广南段)高速之间的交通联系,是城区至广南广巴高速的快速通道,其建设将大大缩短广元城区上下广南广巴高速的行车时间,有利于提高区内路网服务水平,完善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加快广元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符。
根据《广元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高速公路框架网络基本建成。新增通车里程超过391公里,累计通车总里程达到588公路;新增高速公路进出省大通道1条,进出市大通道4条,累计建成8条。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实现主要进出境通道由普通公路向高速公路跨越。本项目是广元城区与广南广巴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属进出广元市的大通道之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广元市交通运输规划相符。
本项目选址于广元市利州区,起于万源新区20号道路三段K2+500位置,止于龙潭立交,本项目已列入《广元市利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广南高速接入广元城区通道”,不占用基本农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处理对策和措施
1、社会环境
项目的建设在广元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性占地将使部分居民群众临时或永久性搬迁,引起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应坚持按国家政策,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采取合理补偿措施安置后,进行再生产,能够把不利影响减轻到最低限度。本项目涉及的拆迁安置,均按照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广利府函[2013]18号”《关于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新建工程(万源至龙潭)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承诺的函》落实拆迁安置,确保无群访事件发生。项目实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资源,不占用基本农田。
2、生态环境
根据广元市利州区林业和园林局以“广利林业园林函[2013]18号”文件,本项目拟建范围内及附近不涉及古树名木、无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生长。本项目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米范围内,主要为农耕地、林地、灌木丛等。植被主要为经济林和农田植被系统以及少量的自然植被如柏树等。拟建项目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对征地范围进行的开挖或填筑,树木、花草的破坏等,施工结束后,通过对道路的绿化、美化来恢复林地和农业生态的生物量。拟建道路占地对沿线地区的农业生态影响不大,但对所经村镇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以及道路建成后形成的工业经济产业带的发展,沿线地区农村经济也将得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3、声环境
(1)根据广元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可知,项目评价区域内均未出现噪声超标现象,评价区域整体声环境较好。
(2)施工期昼间、夜间施工将对敏感点造成较大的干扰,特别是夜间噪声影响更甚,应按报告书提出的防治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对道路沿线敏感点的影响。施工噪声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完成,施工噪声也会随之消失。
(3)运营期,主要是过往车辆产生的噪声,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运营中期和远期均存在噪声超标的现象。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及控制道路两侧用地等预防措施;通过采用禁止或限制机动车鸣笛、种植绿化林带、安装通风式隔声窗以及运营期的跟踪监测等治理措施后各敏感点噪声值均能达标。
4、环境空气
(1)现状:监测结果显示,三个监测点NO2、SO2和PM10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废气和沥青烟。本项目使用环保型施工机械,其产生的废气较少;所使用的沥青均为商品沥青,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沥青在施工现场停留时间段,产生的沥青烟很少;施工烟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需加强管理和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烟尘防范措施,尽量降低扬尘污染。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是短暂的,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空气产生的污染是可接受的。
(3)运营期: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行驶汽车尾气,目前项目沿线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项目营运后,道路及道路两边的绿化植被会起到降尘和吸收尾气的作用,加之整条道路地势开阔,易于污染物扩散衰减。通过预测可知,道路运营期汽车排放的CO、NO2和道路产生的扬尘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因此,本工程运营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5、地表水
(1)现状: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涉及水体的pH、氨氮、CODcr、悬浮物、石油类、BOD5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限值,评价区域内水体水质良好。
(2)施工期: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油)后回用;生活污水经旱厕处理后用作农肥;本项目桥梁不涉及涉水桥墩,不涉水施工;在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后对沿线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运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路面径流,对于路面径流,在非事故状态下,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经雨水冲刷后通过地表径流流入雨水管网,最终流入附近地表水,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各种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后,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6、地下水
(1)现状: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整体良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2)施工期:隧道施工虽对地下水资源量有一定程度的削减,但由于隧道埋深大、区域地层弱富水性与弱透水性,其对山顶农户的分散饮用井水、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甚微。在认真落实本专章报告提出的各项地下水环境保护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隧道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极小。
(3)运营期:本项目属于非污染性项目,项目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7、固体废弃物
(1)施工期:道路施工过程中共产生弃方18.61万m3,弃渣全部运输至弃渣场填埋处理,本项目共设置3个渣场,渣场总容量为20万m3,满足堆渣要求;施工产生的废弃建材、废弃包装材料,可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既杜绝了浪费;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聘请专人定期清除垃圾,并运送至附近的垃圾处理站待处理。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去向明确,且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运营期:本项目道路不设置服务区,无生活垃圾产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和车辆撒落的固废,这部分固体废弃物由广元市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并运送至广元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8、水土保持
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工程所在地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属于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以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水土保持方案执行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类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
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工程水土流失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期,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弃渣、施工道路建设对原地表扰动、植被和边坡稳定性的损坏等,自然恢复期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小。根据本阶段工程施工布置,工程总占地面积为47.10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面积32.13hm2,施工临时用地占地面积14.97hm2,占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14.38hm2,林地19.48hm2,草地4.66hm2,水域设施用地3.31 hm2,交通用地4.75hm2,住宅用地0.53hm2。
经水土流失预测,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47.10hm²,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38.52hm²。项目预测期内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49万t,其中背景水土流失量0.26万t,因项目建设扰动新增水土流失量1.19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82.36%。
从预测结果汇总分析表中可以看出,本项目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主体工程,项目的水土流失最重要时段是施工期。
通过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将使受工程扰动的土地面积均得到有效治理,扰动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7%;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0,其中弃渣场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后,使弃渣得到很好地防护,工程弃渣得到有效防护,拦渣率达到95%;项目区内林草植被恢复率达100%。
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区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三、环境风险
经分析,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为运载危险品、油类产品等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引起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在雨水等冲刷作用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流入雨水管网,最终流入附近地表水体,从而产生环境污染。
本项目公路不具有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功能,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下需运输危险化学品或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可能。在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的后,可将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因此,从环境风险的角度分析,本项目的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
四、公众参与
对本项目沿线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均拥护该项目建设。
五、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损失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以及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但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环保措施的实行,将可挽回大量的经济损失,环保投资效益也是明显的。因此,从总体来看,本项目建设产生的效益大于损失,从经济损益分析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要点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广元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项目建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沿线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项目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不会对项目沿线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因此,从环保的角度而言,广南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新建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七、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如有需要,公众可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建设单位索取查阅,时间为2013年2月7~2013年2月28日。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和看法,请通过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的方式转给我们,同时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进一步沟通和回复。
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2013年2月7~2013年2月28日。
主要征求公众的如下方面的意见:
① 对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有何意见和建议;
②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有何意见;
③ 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其他意见;
④ 对建设本项目的态度如何。
九、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广元市交通开发总公司
联系方式:徐先生 13981259058
评价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联系方式:潘工 13281821808,Email:panchengwu@126.co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5 www.muncar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蜀ICP备09004036号-1